365bet真人平台

刘封孟达为什么不救关羽?不是不想救,而是他们真救不了

刘封孟达为什么不救关羽?不是不想救,而是他们真救不了

刘琮投降曹操后,蒯祺也投降了曹操,东三郡也就同时归降了曹操。之后,刘备占领荆州一部分,但房陵因为地理上靠近襄阳,而襄阳此时尚在曹操手中,所以并未攻占。一直到关羽北伐,曹仁已经被压制在樊城的时候,孟达才从秭归北上,进攻房陵。房陵在上庸、西城与襄阳之间,所以,孟达占领了房陵之后,西城和上庸就孤立无援了。刘备再派刘封从汉中到上庸,西城和上庸走投无路,就投降了刘备。

《三国志·刘封传》注引《魏略》交代了这次投降刘备的申耽申仪兄弟:

申仪兄名耽,字义举。初在西平、上庸间聚众数千家,后与张鲁通,又遣使诣曹公,曹公加其号为将军,因使领上庸都尉。至建安末,为蜀所攻,以其郡西属。

按田余庆先生在《秦汉魏晋史探微》一书中的考订,东三郡在战国时期属于秦楚交界地区,人口稀少。汉朝建立之后,不断迁徙罪人之家到这里,人口才逐渐多起来,但经济始终不算发达。而且,当地山区多有蛮族,是为荆蛮。而申耽申仪兄弟是当地豪强,汉末大乱时,他们聚众自保,先通张鲁,是因为前面说过的,本来这里属于汉中辖区,曹操占领襄樊之后,他们才投降曹操。而曹操任命申耽为上庸都尉,也是因为当地对曹魏而言,算西南边境地带,汉夷杂居,所以郡不设太守,只设都尉,以为镇抚。

孟达北上攻占房陵之后,申耽、申仪投降刘备,为了表示诚意归降,申耽并且“遣妻子及宗族诣成都”,也就是派遣任子,好让刘备放心。刘备则投桃报李,任命申耽继续担任上庸太守,任命申仪为西城太守,孟达则担任房陵太守,刘封被晋升为副军将军,成为东三郡地区的最高军政负责人。不过,从后来的事态发展看,刘封驻地并不在孟达占领的房陵,而在东三郡中距离汉中更近的西城,也就是申仪担任太守的这个郡。

刘封从汉中到上庸时,似乎并未代领军队。《三国志·刘封传》称:“达将进攻上庸,先主阴恐达难独任,乃遣封自汉中乘沔水下统达军,与达会上庸。”也就是说,刘封去上庸,就是要统帅其军队的。虽然陈寿在这里写的是“先主阴恐达难独任”,但按照田余庆先生的看法,这只是表面的理由,刘备还有另一层未说出的理由,就是刘备内心对孟达其实是并不完全信任的,所以才派了跟随他时间更长,而且又是他的义子的刘封去“统达军”。

同样,这也是造成刘封与孟达关系紧张的原因,而刘封在平定东三郡之后,敢于夺孟达“鼓吹”,同样是有这个背景。因为“鼓吹”是大将才能有的,刘封衔命而来,是主将,为主将配备的鼓吹待遇,刘封自然也要夺走。所以刘封要夺走孟达鼓吹,就是要公然宣示自己在东三郡的地位。

关羽围困襄樊之后,虽然困曹仁、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但随着曹操不断调遣援兵前来,关羽前线兵力不足,要求刘封、孟达出兵相助,参加襄樊战役。刘封、孟达表示拒绝,理由是“山郡初附,未可动摇”。之后,关羽兵败身死,直到最后时刻,距离关羽最近的蜀汉将领孟达也仍然没有丝毫加以援手,哪怕是关羽已经兵败逃亡的时候,他也没有派兵接应一下,而关羽的逃亡目的地正是房陵。所以,事后孟达惧罪而投降曹操。

《刘封传》在解释孟达投降时提到了刘封夺孟达鼓吹一事,意在渲染刘封与孟达关系紧张,加上孟达害怕刘备追究不救援关羽的责任,才断然降魏。但按照田余庆先生的解释,孟达投降曹魏,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从刘备派刘封前来统军一事中感受到刘备对自己的信任是有限度的,从而断定自己在刘备方面并没有太大的发展空间,这对“恃才自高”的孟达来说,难以接受,从而转投曹魏。

但以当时的实际情况而言,陈寿记载刘封、孟达拒绝出兵支援关羽的理由“山郡初附,未可动摇”似乎并不完全是假话。东三郡刚才占领不久,恩信未立,人心未定,只有孟达带来的四千部曲镇抚,而当地豪强申耽、申仪聚众数千家,实力也不弱,以孟达的兵力镇抚似乎旗鼓相当。所以,如果刘封、孟达救援关羽,出兵少了未必能有实际意义,如果出兵多了,全军出动,身后的申耽、申仪如果有什么小动作,他们就和关羽一样,完全陷入困局了,进退两难。所以,他们选择了坐观成败。

孟达投降曹魏之后,曹丕大喜过望,对孟达封官许愿,合并东三郡为新城郡,以孟达为太守,并派驻宛城的征南将军夏侯尚和时在襄樊前线刚追击过关羽的徐晃协助孟达,进攻刘封——这也可以反证,孟达驻在房陵,而刘封驻在西城。孟达写信给刘封,劝刘封投降,刘封不听,准备抗战。但刘封如前所述,此时似乎没有自己的亲信军队,只能依赖西城太守申仪,而申仪选择了投降曹魏,刘封只能突围出逃,回到成都。返回搜狐,查看更多